醫學瑜珈專題教學- 為什麼要靜坐?
每堂醫學瑜珈課的起始都會有深層內觀呼吸靜坐的指導,今天我們從中西醫學的概念來驗證靜坐的奧妙與療癒之處,讓我們更能隨心所欲的練習瑜珈,把自己的潛能開發到極限。1. 西方腦科學研究:
觀察靜坐者的腦波會發現,隨著身心狀態逐漸放鬆寧靜、解決外在煩惱並全神投入於內觀呼吸中,腦波頻率也會逐漸下降至α、θ波,此時前腦額葉、海馬迴等部位的血流灌注特別明顯,是處於人類創造能力最好、對事情洞察能力最佳的狀態,壓力驟降,促進全腦進入一種完全開發狀態。此時若心存慈悲的善念,此時腦波甚至會出現很高頻率的 γ波(30-100Hz);人的腦波出現所謂γ波時,整體表現出更加專注、快樂,情緒更穩定,而意識也能夠回到起始點,進入「無我」(selflessness)、「超脫」(transcendence)狀態, 並把「自我」感降到最低。
而且在哈佛大學長期追蹤靜坐者的研究顯示,靜坐後的大腦皮質退化程度要比一般人來得減緩許多,這也證明較練習靜坐可抗老化、增進注意力與思考能力,並維持大腦的各項功能。
同時也能增加調控自主神經系統(ANS)的敏感度,刺激自律神經失調等高血壓、糖尿病的症狀下降,減少各項慢性病的傷害。
2. 中醫學的研究
相信大家對中醫聖經-『黃帝內經』都不陌生,其中紀載著:「靜則神藏,燥則消亡」,「靜」之義即靜坐時的身體放鬆,心情、態度與呼吸趨之於祥和平靜;神即精,也就是支持你全身的氣、能量。在兩千多年前的先人智慧就發現心念才是影響身體健康的最大要素。當你的心情鬱悶煩躁、心存貪妄與邪見、無法駕馭自己的心智時,體內外的元氣就會大量耗損,擾亂身體的陰陽平衡、阻礙生命的延續;
相反的,如果你懂得如何將心境緩和,每天晨起、睡前利用時間靜坐,將可把身心靈上各種紛擾的片段同步平衡,利用提會陰的呼吸循環,在下腹丹田處灌注能量,而補充的能量將沿著身體的12經絡、奇經八脈漸漸地延伸到全身各處,滋養並療癒你的身心靈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讀到這裡,不妨找個喜歡的地方就盤腿坐下來,隨著柔美的輕音樂,靜靜思考一天下來發生的事,找出心中煩惱的源頭去克服,透過靜坐更認識您的身體、開心接納瑜珈的喜悅吧!
同時務必愛好您周遭的家人朋友們,【按讚】or【分享】出去唷!!!
原文詳見: 醫學瑜珈專題教學- 為什麼要靜坐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