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7月5日 星期三

醫學瑜珈動作教學- 徒手滾輪





🎉醫學瑜珈動作教學- 徒手滾輪🎉


今天
醫學瑜珈Victor老師來到太花蓮太魯閣溫泉峽谷
特地為大家示範: 徒手腹部燃脂核心運動的高難度動作-💪「徒手滾輪」
🔑 此運動的必學特色:
1. 不需要購買、攜帶滾輪,即可隨時隨地擁有和滾輪一樣的訓練成效
2. 不用擔心如跪式滾輪會有傷害到膝蓋的疑慮(滑行過快、膝關節壓力過大...等等)
3. 可隨自身練習狀況調整難度距離
🤸‍♀️如何執行此運動?
1. 先來到手掌平板式(Plank Pose), 並將下腹卷緊(骨盆後傾)
》確認下背腰椎處為平坦、無下凹下陷等錯誤姿勢
》》 肩、臀、腳跟三點呈一直線
》》》 維持深沈穩定的胸式呼吸👃
2. 吐氣時,膝蓋微彎,將右腳向後輕踩一個腳掌的寬度,踩穩後吸氣,吐氣時換左腳後踩
》停留2~3個呼吸
此時手肘容易外開、肩過度施力而聳肩
⭕️請切記:利用胸部與上臂內收的力量,將核心與上下半身鎖住, 就像身下包住一顆球一樣穩固
3. 覺得輕鬆者可選擇繼續穩定的呼吸踩腳節奏向後繼續踩
⚠️若覺得太吃力請務必向前踩回平板式
4. 熟練者可以手向前爬,代替腳向後踩唷!🖐🖐

<重複1-4步驟後,可回平板式休息約10~20秒,再繼續,讓身體持續高效燃脂>
有問題的朋友歡迎留言或來信討論唷!
或是希望我們再做任何瑜珈教學的分享也不用客氣的!😊
祝大家練習愉快、心得滿滿、完美雕塑!


原文同步發布於: https://goo.gl/dHn8Mn

ㄑ👋元ㄑ



2017年4月21日 星期五

醫學瑜珈- 下背痛教室



《醫學瑜珈- 下背痛教室》

就在2天前(2017/2/14),美國醫師學院(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)發表了最新的下背痛的💊非手術性治療指引💉
也由於漸漸很多醫療同仁也會參閱我們的教學文章
因此特地將第一手的醫療資訊整理給大家參考👏~
無論是身為醫師、治療師、或是民眾甚至病患
都有機會遭遇下背痛的困擾👠
因此為了您自己與身邊深愛的人健康設想💋
請仔細讀完,也歡迎分享唷! 💘

小編朗蕭威😁
以後下背痛走進診間的病人就要求把他拖去照核磁共振的....就叫他先去醫院外圍跑一圈回來🏇
患者應該會喘到沒力氣,接著很感謝我們幫他省了一大筆醫藥費,還免去照射影像的麻煩 😜

休息之後就可以乖乖練醫學瑜珈來和下背痛說掰掰了 😍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< 治療指引-大致重點>
1. 讓病患服用抗發炎止痛劑或肌肉鬆弛劑前,不妨先跟患者鼓勵並說明互補替代療法(CAM)的好處,
例如: 運動💪、針灸(針扎)、按摩療法、瑜珈、物理&心理治療、正念減壓(MBSR)

2. 避免類固醇注射(Steroid),或是 Acetaminophen(如普拿疼)等無效的藥物
3. 避免開立鴉片類止痛藥物(例如: Tramadol, Butorphanol , fentanyl, morphine ...等)
4. Aspirin, Naproxen or Ibuprofen 是可以提供疼痛緩解的藥物
5. MRI(磁振造影)、甚至很多影像檢查的診斷都跟您的下背痛無關, 甚至有誤導性



文獻參考>> 美國醫師學院 醫學期刊https://goo.gl/W1PVuR

呼吸時背痛、肋骨痛...該怎麼治療?



臨床疼痛案例分享

這是61歲的伯伯 👳🏻
1年前因為在骨科門診被診斷有骨刺
(請大家記得..「骨刺」就是骨頭為了支撐更多重量而增生的結果...並不是真正的"刺"呀!!!)
因此開始在復健科做拉腰等復健
但半年前開始,他感到呼吸疼痛
還因為痛到受不了,把該部位自己圈起來!!😭

遠從台北尋遍名醫
來到我們診間剛好半年
但也到了台灣最南端的屏東了

原本梁主任懷疑是拉腰過程造成的 Latissimus dorsi m.(闊背肌) 激痛點
因此做了該部位的肌筋膜乾針疼痛治療 Needle Fibrolysis📌
但阿北還是覺得呼吸痛
但甚麼病都難不倒我們的主任

這時就想到我們試看看最容易造成多重頸胸背疼痛問題的肌肉-- Serratus posterior superior muscle (後上鋸肌)💪

沒想到在大約10次的抽針之下
他馬上覺得不痛了!
半年來第一次呼吸不會痛,而且他終於敢深呼吸了!🤔

北北當下覺得既興奮又神奇
心情從谷底頓時升天!👏👏👏

看到北北的笑容
我們覺得一切都值得了!😍😍😍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在診斷疾病很多時後,其實不要想得太複雜
回歸簡單的生活習慣推理、致病的原因、再利用沒有副作用的治療方式
其實很容易就解決病人的痛苦
但必須衛教並改善他們的生活習慣,才能徹底解決疼痛纏身

能學習這套出神入化的針技來無國界地幫助病人,大概是當醫生這一輩子最幸福感動的事!!

落枕怎麼辦?!? 教您小妙招



臨床疼痛案例分享- 落枕怎麼辦?!?
很多人容易由於
1. 枕頭高度軟硬度不適
2. 長期肩頸僵硬
3. 生活姿勢錯誤
導致起床後
頸部就好像戴頸圈一樣無法轉頭、歪頭、前傾後仰
或是肩頸劇痛不已
俗稱為《落枕》的症狀
剛好院內同事也發生了這樣問題
而且是超年輕的女性👩~
原本她左轉頸部的角度大約只能偏離中線約25度
而且轉動過程中左肩頸交界處劇痛
因此無法好好專心上班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傳統西醫的治療模式會先冰敷🍧
並開予肌肉鬆弛劑以及抗發炎止痛藥💊來治療
但效果緩慢而且需要注意藥物的副作用
冰敷之後也必須考慮原本肩頸僵硬的問題更嚴重😩
接著神奇的地方就來囉!!!
現在有最新的治療方式- 激痛點針扎療法(肌筋膜鬆解術)
在我們醫師的診斷與巧手下
當場針對左側 Splenius Captis m.(頭夾肌) 與 Scalene m.(斜角肌)
進行針扎術💉
()
(平常可以自己刺激這些點唷!)

這位女同事在醫師拔針後
興奮的把頭左右轉動
痛感從原本的9分降至1分!!
重點是她的頸部可以左轉偏離中線至65~75度!!!
驚人的結果讓她很開心地迅速回到工作崗位繼續為我們的病人努力😂
還不用擔心有任何藥物副作用~
因為連藥都不用吃了!!!😱
但平常還是要記得勤練醫學瑜伽-肩頸伸展
才能預防落枕再次復發唷!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