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1月6日 星期一

疼痛針刺治療的精髓與技巧 (影片)


近來有很多醫師前輩詢問疼痛治療的精髓技巧
因此特地請北台灣最大肌肌的猛男醫師 賴臆任錄製Demo見證一下
這個精巧的觸診Technique與Muscle Twitching(肌肉跳躍)
(請開HD畫質才看得到)
Trigger Point激痛點造成的肌筋膜轉移痛原理為美國甘迺迪總統的私人御醫-Travell一家所發展出的
並和她的徒弟-復健科醫師Dr.Simon一起於西元1983年出版了第一本疼痛聖經
從那刻起,世界就為之瘋狂
替全世界的疼痛與運動醫學領域開創了嶄新的里程碑,
直到現今正夯的肌筋膜放鬆運動也都源自於此;
同時也在該書中萌發了醫學瑜伽的種子
Demo中提及:
1.假性心臟病痛的成因與治療方式
2.歐美在激痛點注射轉變為乾針治療的由來
3.疼痛為何能不藥而癒
但也由於某些醫療與商業的衝突,乾針真正的技巧漸漸在醫師中失傳...
(若想持續看到Demo影片,再麻煩多分享囉 )

牙醫師的職業病- 手麻痛、肩頸痠痛 個案親身分享


趁著出國休假前,趕緊預約謝醫師疼痛門診,解決長期肩頸酸痛,頭痛跟手痛的問題,隨著謝醫師熟練的技術,緊繃的肌肉漸漸放鬆,原本不能轉動脖子,神奇地輕鬆地轉動了,右手的痛感明顯降低,雖然過程中面孔扭曲XD,但實在太值得了!
治療後有1天的酸痛感,第二天整個人輕盈不少,跟以往的舒壓按摩感覺十分不同,太開心了!😁
北海道~我來了!!!!!!

膝關節炎 嚴重腫脹發炎積水 避免開刀之路

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
圖像裡可能有1 人 圖像裡可能有文字

原文轉載自此

超興奮能遇到亞洲骨科名醫呂OO醫師(要等半年才掛得到號) 的病人
慈濟內科部部長 曾國枝 學長 的同事
他是鐵路局的主管
也是登山騎車好手、又常登山
但3年前膝蓋痛也開始積水(左膝外側最明顯)、走路痛
行動極為不便
就開始中斷這些喜愛的運動了
1年前初呂醫師跟他說:
"左腳一定要換人工膝蓋了!
右腳可開關節鏡進去清理就好"
但兩樣手術都要排到今年5月.... (真的是超級名醫!)
雖然手術應能迅速解決這種嚴重積水與疼痛
但病人極度畏懼開刀,仍想用保守治療
2年前開始,每隔1~2週就要去骨科抽一次關節液積水!
半年前開始在復健科注射葡萄糖胺液,打完有改善,撐2~4周就再打一次
但早起還是會晨間僵硬,無法走久
這時都會民眾解釋膝關節痛、積水或關節炎的病因:
👉
『你大腿的肌力運動太多,加上雙膝前進時角度未回正(常外八)
又沒做好腿前伸展
導致大腿肌太緊繃、把膝關節兩端骨頭抓得太近
((另一種人是大腿無力,所以肌纖維需要花費更大的力氣抓穩骨頭,導致的太緊繃))
導致空間狹小
此時,兩端骨頭太親密的猛烈撞擊而發炎
覺得很害羞
所以開始分泌大量的潤滑液(積水)
這樣兩方骨頭才會覺得舒服 (保持安全距離)
因此...這些水是受傷後所必須,卻一直把他們抽掉,沒有解決問題的根源,當然會一直分泌出來呀~~
充滿大量水液的關節腔讓你覺得又脹又緊繃
你的大腿前肌肉也一樣感覺到了- 這種不正常的膨脹性拉扯
你想想,當你的家要被強制搬走的時候,你就會很想"牢牢"守住這個家園
所以肌肉就會繃得更緊、再緊
引發強烈的大腿前股四頭肌誘發出的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>> 導致膝蓋痛
這就是為何你會聽到很多身邊的人,開完關節鏡手術
都把碎片、毛毛的骨發炎物清除了
但還是喊痛
就是因為絕大多數膝痛還是病發在肌肉,導因於筋膜
除非嚴重軟骨磨損
等你的肌肉回到對的位置、正常的鬆緊度
關節腔的空間變大 >> 骨頭回到對的位置
這些多出來的潤滑液自然慢慢被吸收了
膝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
這也是梁教授還在高雄長庚當主治醫師時
痛到被該院的骨科教授宣告要換人工雙膝,卻堅持不換
後來才發明梁氏針法的由來
在治療這位病人時,肌肉都發生了前所未有多的Twitching跳躍反應
當下左,右膝疼痛分數〈1,0〉(滿分10分)
本來起床都要把腳搬來搬去才能下床的他
隔天已不會晨間膝蓋僵硬,可輕鬆下床
但左膝內側仍在4天候開始痛,右膝完全不痛了 (替他省掉關節鏡的摳摳)
因此馬上再扎一次,當下疼痛由8分減為0分
再教他正確的走路與上下樓梯姿勢
剩下就靠醫學瑜伽的伸展了
然後持續追蹤與治療
好希望能趕快讓他回去爬山騎車
回歸以前熱愛的生活喔!!
但還是提醒大家騎車時椅座一定要高過膝、下山(樓梯)時要以大腿提住膝蓋
避免關節過度磨損唷!

嚴重腕隧道症候群CTS-重回生活

沒有自動替代文字。


《一碗臭翻天但充滿感動的素食臭豆腐》

她曾是彰基年輕的麻醉科護理師 (醫院稱麻姊)
但手腕開始出問題時就辭職了
後來因為有個開早餐店的夢想
就去做了!
但沒想到病情日益加劇....
所以就收掉了
回斗六幫年近70歲的母親幫忙經營素食小吃店
但病情繼續嚴重影響工作
"你知道嗎?! 我連拿顆蛋都拿不住"
原本西醫檢測是腕隧道症候群
後來開始一連串的復健、推拿針灸...等等
但效果就如同她在訊息裡提到的...改善幅度極小
我一幫她做反掌測試
就得知狀況如扳機指一樣(超緊, 如爪子)
治療方式其實也相同
把 Palm Flexion 曲掌肌群治療好
還有Extensor Digitorum muslce伸指肌群
(因為: 能曲就要能伸, 不會只有一邊有問題)
拇指的對掌肌群也很重要,可以讓她切菜!!!
回家搭配吹風機&醫學瑜珈的伸展
1個月過去了
今天她特地從斗六開車來跟我說好消息:
"謝醫師你知道嗎? 我現在工作完雖然手痠痠的
但大概只會酸10分鐘!!!
而且現在力氣超大
跟以前比起來已經好9成了!!! "
所以她為了證明針療後的治癒力
特地親手煮了這碗"素食臭豆腐"送來給我吃
因為很有故事,吃起來又臭又香、幸福感動到心底
深刻體會到,當醫生可以甚麼都不要
有這種能馬上讓病人從不能拿蛋
變成可以煮一手好菜 的成就感回饋
就值得了
謝謝妳!


圖像裡可能有食物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我跟她都推測
應該是在開刀房壓Ambu(人工甦醒器)壓出問題的
......果然又是職災啊!

手指吃蘿蔔治療、變聰明頭皮針 (患者治癒分享)

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

原文轉載自此

特別感謝帥儒醫師 Victor MD

Thank you Dr. Victor for fixing my twisted thumb 😂 feeling so happy that I can play my phone smoothly again plus using chopsticks/squeezing toothpaste balabala~~ and yeah thank you so much too for the bonus "smarten" needling (picture) which I really need hahaha glad I became a compass and able to post this long lol Hi smart chu(?)

之前跟 Anke女神與友人6+0在車站擊掌
結果又大力又沒對準導致大姆哥吃蘿蔔..(姆哥哭哭QQ)
發現生活變得好困難
而且難以滑手機
無法順利拿東西
而且還很痛
經過Victor sea父的巧手
才幾分鐘而已(但很痛XD)
我吃蘿蔔的大姆指角度也變好太多了
滑手機不再按錯了!!!
可以擠洗面乳了!!!
可以拉拉鍊了!!!
可以順利用筷子夾菜了!!!好感人rrrr
這真的不是業配文
迅速消滅蘿蔔~真的好有效
雖然還是痛嗚嗚!!!
仍然需要好好照顧姆哥XD
btw帥儒覺得我太笨了所以附贈聰明針(圖)(hello害羞的頭皮)
這個聰明針yo
讓我發文如有神Yeah
文思泉湧不騙人hey (雙押*)
天哪我多久沒發這種長長文...
好啦 如果遇到人生的十字路口
需要指南指北的話 這個compass還附帶文字語音聊天功能
(越扯越遠⋯⋯

腕隧道症候群 乾針治療 真人分享 (連結有影片)


她說:「腕隧道症候群3年了,被宣判要開刀,今天治療後終於見到:久違的, 天然的媽媽送給我的手😂😂
她說
左手騎機車時1~4隻手指+掌心麻
要停車甩手緩解後才能繼續騎
如果在路中央發作真的很危險!!
病人以騎機車上班為主,不會開車
所以我當然不能叫她別騎了
不然就跟 籃球國手叫他別打籃球了
一樣痛苦
想辦法把她的麻感消除、或減至最低
在治療會影響Median Nerve(正中神經)的所有肌肉群(TMD的多條...)與運動治療後
她原本是「整隻前臂到手掌的麻」
減為指甲前端皮膚的微麻,但依舊四指都有麻感
我每天睡前都在感謝他們、反省自己
病人真的是醫生的老師
沒有他們,就無法進步
唯有遇到無法治癒的,才會讓我又更加精進醫術,尋找答案與方法
以後才能幫助到更多複雜與需要的患者

#梁氏針法
#醫學瑜伽

坐骨神經痛治療 一針不麻 分享 (連結有真人影片)

圖像裡可能有文字

原文分享於此

本周梁教授受邀去北京幫全世界的醫學教授演講
台灣疼痛針刺治療就空窗了
所以換小弟來代診一下囉~
這位年輕美女是前高雄榮總的語言治療師ST
左大腿、小腿、腳背麻已4個月,幾乎不停歇 (附圖)
被復健科診斷為L5-S1 HIVD(腰薦椎交界的椎間盤突出)
但所有的保守復健、藥物注射治療都無效
我當下聽了症狀...真的也會覺得是神經壓迫
但以她30出頭年紀、體態姣好有運動感、只是擦個地板才誘發麻
就稍微懷疑...神經壓迫這個診斷...?
想起梁老大的教誨,會不會只是梨狀肌症候群(Piriformis Syndrome)?
(因為梨狀肌太過緊繃,導致坐骨神經Sciatic nerve被刺激甚至壓迫,導致像坐骨神經痛Sciatica的症狀)
跟她解釋最壞的狀況後
還是覺得死馬當活馬醫
兩針把梨狀肌治療好後
她起身就變影片那樣了....
這時她表示: "腿不麻了,但好像腳底窩開始有點麻耶..?!"
這才發現, 原來都只是慢性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在作祟!
所以再把腓腸肌Gastronemius治療好
下半身都不麻囉~~
然後教兩招梨狀肌伸展的醫學瑜伽
之後配合運動治療
我雖然嚇到,但驚喜的心情更多
真不知這方法能救濟多少- 腳麻卻冤枉被抓去開刀的病人

#梁氏針法
#醫學瑜伽